9月29日盘后,众兴菌业发布了让人震惊的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三季度亏损5753.15万元—6753.15万元。
众兴菌业三季度业绩预告:
自中报A股四大食用菌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全面由盈转亏后,预计三季报将拉开A股四大食用菌上市公司“净利润”全面由盈转亏的大幕。
众兴菌业历年业绩情况表:
雪榕生物历年业绩情况表:
华绿生物历年业绩情况表:
万辰生物历年业绩情况表:
我很焦虑!不是因为我持有上述四家公司的股票。
食用菌行业,我目前只持有正在破产清盘的港股中国绿宝(股票代码:HK6183)。中国绿宝是我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在2020年食用菌全行业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抄底抄到腰部,并踩爆债务大雷的“经典之作”,好在投资额比较小,还不至于使我焦虑。
我焦虑的是我们的食用菌业务如何展开?
食用菌业务从光伏板块独立出来快一年了,从目前取得的研发成果上来讲,是超出预期的。
以包含采收在内的全程机械化为最终目标,针对食用菌侧向(如平菇)、顶向(如金针菇)及周圈(如黑木耳)等三种不同的出菇模式,分别推出了免瓶袋的“侧出栽培筐”、“顶出栽培筐”及“周圈出菇筒”。不谦虚的说,这三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很可能是未来百年对应食用菌出菇模式的终极栽培容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上述四家A股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日本田中技研1971年发明的食用菌瓶式栽培法,是目前甚至未来三至五年内,世界范围内最成熟、最先进的顶向出菇丛生食用菌栽培模式。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在瓶栽适用的金针菇、真姬菇、鹿茸菇等丛生食用菌品种上,虽然“顶出栽培筐+环筒承筐架”一样适用,并且我们的“丛生食用菌采收机”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整托(不拆筐)自动化采收,但我们无意继续投资,深入研发熟化。包括今年为众兴菌业贡献近半营业额和大部分利润的双孢菇,我们也有更轻简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但我们也无意太多关注。在不久的将来,采用欧美成熟技术的工厂化双孢菇也会像金针菇一样被做滥。
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菌种、设备以及无微不至的成套技术服务,拼到最后就看谁钱多撑得久了,而资金恰巧是我们这些初创企业的最短板。
历史的看,那些有成就的新兴企业,在初创时多通过另辟蹊径,颠覆式创新,开拓一些巨头看不上甚至看不懂的产品/业务模式,在资本的助力下,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
作为怀揣梦想的食用菌初创企业,我们目前已研发完成了一系列理论上具有颠覆可能的原创技术。针对香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等多种目前未被工厂化的大宗食用菌品种,分别推出了包含采收在内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国内年产量1100余万吨的中国第一大菇——香菇,更有“筐培(定向)筐出”、“筐培(不定向)筐出”、“筒培(定向)筐出”、“筒培(不定向)筐出”、“筒培筒出”等不下于五种解决方案,覆盖“培养-出菇一体化”、“集中制棒-设施出菇”和“国内制棒-国外出菇”等多种香菇生产模式。
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菌菇人,在内外双循环下,对内,为了让行业可持续创新发展,避免陷入金针菇般的红海,我们计划不卖设备赚快钱,而是与行业伙伴“紧密合作”,以专有设备为依托,构建“食用菌产业互联网”——丽菇链,生产各种“丽”字号食用菌、预制菜及深加工产品;对外,发挥我们股东及相关亲属留学期间建立的海外大蒜渠道优势,用好沃尔玛、开市客的供货商资质,疫情过后,携我们的多种食用菌全程机械化技术、设备,与国外客户合建海外菌菇基地,进军人工成本高,菜价更高,但对本土产品要求却较低的欧美市场。
作为连续创业者,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TMBA班在读学员,我深知技术在转化为商品过程中哪难以驾驭的九死一生。我们进入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食用菌新技术领域,没那么多“拿来主义”。有菌业前辈委婉的评价我们的技术“太科幻”,“理论没问题,落地有难度”;有专家老乡告诫我们“市场低迷,行业低谷,投资须谨慎”;有投资过其他食用菌企业的风险投资人直白的告诉我们,“退出不易,且行且珍惜”,并建议我们“选择一个容易的品种,集中精力,步步为营,先求做成,再说做好,形成数据,再谈!”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业多年未有之危机,虽然对于我们来说食用菌行业可能明显“机”大于“危”,但想抓住实属不易。当前,只有依靠光伏板块,紧紧抓住国家“碳减排,碳中和”的确定性机遇,拼抢客户,做大利润,为食用菌业务多备几条命。
投资我们吧,雪榕、众兴!在人造肉和酱香酒之外,给股民多一些有关食用菌主业的美好预期。
投资我们吧,雪榕、众兴!再往前走,没那么多“拿来主义”,技术创新需要龙头带着我们一起努力。
投资我们吧,雪榕、众兴!让三个孩子的父亲少一些焦虑,虽然疫情后的光伏业务是我们创业六年来做的最好的两年;虽然我们投资的资源类股票,获得的收益接近翻番。
手握17亿现金的众兴,准备廉价收厂呢,
当前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较高,
收比新建要便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