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人 生技/专家 黄伟:浅析我国香菇工厂化存在的问题

黄伟:浅析我国香菇工厂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受金针菇、杏鲍菇等工厂化栽培发展的影响,香菇工厂化栽培又成为投资者和业内热议的焦点话题。回顾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发展历程,分析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与当今香菇栽培技术现状,是香菇工厂化栽培能否发展的关键。
目前香菇产业总体上已经走到传统栽培与工厂化栽培相结合的发展岔路口。显然走现代工厂化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阶段香菇工厂化栽培,还处于探索和实践期,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研究和探讨香菇工厂化栽培,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title插图%num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低温性,变温结实型;
■生长周期长,多潮次出菇;
■品质多样化。
香菇产业及工厂化栽培现状

■庭院式生产模式逐渐退出,产业化企业逐年增加;
■具有先进成熟的中国生产模式,已在全国普及;
■设施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季节性上市效能开始认识。
自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台湾,就已经探索香菇的工厂化生产,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纯工厂化栽培。首先从产量上无法突破,二是质量难以控制,更无从谈起对比效益。
国内湖北的炎帝公司同上海农科院合作,利用日本技术与设施正在进行生产,虽然投资较大,但还没有真正实现纯工厂化。目前集约或分散常规出菇模式是主流,纯工厂化栽培还处于探索期。
香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成熟完整的生产设备支撑
香菇工厂化生产设施目前是借助日本和韩国的金针菇、杏鲍菇的生产设施建造和配置,根本不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出菇。首先原料不一样,国内外还没有支撑大型连续作业的木屑粉碎机(2T/h以上),现有制造厂家生产的所谓大型机械都是虚的。二是袋料栽培灭菌无法实现高压灭菌,重点是解决不了料袋透气与二次污染问题,而常压灭菌又无法实现连续作业。三是目前所谓香菇全自动接种机,接种性能根本不稳定,关键是污染率太高、不稳定,还处于完善期。
2、集成环境控制支撑系统不配套
集成环境应用控制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根据香菇生产和生育所需条件,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整合,实现自动控制作业的转变,由自然生长向可控性生长的管理。环境集成控制技术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综合技术工程,日本最先实现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而完成集成系统是韩国。香菇工厂化生产在日本、韩国和台湾虽然也有,但一直没有完成集成技术工程,达到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先进水平。
3、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人才短缺
目前从事工厂化经营管理真正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少之又少,90%以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技术员,接触的均是金针菇、蘑菇的工厂化管理技术,根本不支撑香菇的工厂化生产对技术与管理的要求。另外工厂化生产除了设施支撑外,最重要的还是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技术工人。一些虽具有大学专业文凭甚至高中或初中文化的技术员,仅凭从事了几年不到的工厂化工作经验,便自称是专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就解决不了,反而怪老板、怪设施,对此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另外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人员,不懂管理也是目前最为短缺元素,技术与管理必须同步,才能发挥工厂化的优势。
%title插图%num
香菇工厂化栽培必须面对的三个竞争性问题
1、市场区域性与季节性竞争
随着产业的发展,为了巩固产业和提高收入,菇农们也在转变生产意识,相约组成专业合作社式的抱团发展,从生产到销售完全实现了低成本的产业化经营,是非工厂化模式可比的,其市场区域性与季节性竞争优势极强。
2、产品品质单一性竞争
香菇产品,按品质分为花菇、光面菇、普通菇,在每一个品质类中,分别又有几个不同的级别,其种类标准多达几十个级差。受传统技术约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品种来说,一般设施化无法实现高品质,这是金针菇等工厂化栽培经营成功的关键,但对香菇来说只能生产某一类品质的商品菇,这种低值的产品品质单一,在目前消费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非常低的。
3、产品生产成本的竞争
传统“手工作坊”的农户生产模式仍然是我国香菇主要生产模式,由于菇农的投入和栽培条件不一,又不计算劳动力,生产的产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生产成本非常低;在固定的时间和季节内集中上市时,菇农是不计成本的现实主义者,有时不是那个企业和组织能够左右的。长期以来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香菇价格,是我国香菇价格的3-5倍,因此能够支撑工厂化生产成本。
%title插图%num
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的研究方向
展望世界食用菌产业的未来发展,香菇的工厂化栽培也将是必然之趋,而我国香菇工厂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在于如何从传统生产模式中总结经验,结合现在其它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设施。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要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应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研究和探索。
1、培育适应工厂化栽培的品种
具有出菇潮次分明、集中的特性,整个生长周期控制在100天以内,否则控制不了产品成本,市场竞争性就低。
2、优化生产技术工艺
一是改装袋或制块发菌为瓶基发菌,实现装料、灭菌到冷却的全机械化作业;
二是改袋内发菌出菇为二次装袋养菌出菇,加快菌丝成熟和提高出菇培养基的成品率;
三是改转色完成即脱袋出菇为延时脱袋出菇,实现集中爆发性出菇,提高出菇量;
四是改常温养菌为恒温养菌,保证生长积温,缩短菌丝发菌时间;
五是改多潮采收为1-2潮采收,缩短出菇期。
3、研究开发适应香菇工厂化栽培的专用机械
一是要根据生产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集拌料、灭菌、装袋为一体的生产设备,实现生产的流水线作业;
二是要借鉴空调、加除湿技术,研究开发出人工环境发生器,满足不同香菇品质的生长发育条件;
三是要利用光控、磁控等识别技术,研究开发出自动采菇机,提高产品标准和减少用工量。
四是要借鉴金针菇工厂化管理系统,研究开发出适应香菇工厂化栽培的管理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
五是利用重量感应技术,研究开发出自动识别定量补水器,确保菌丝在各生长期需水量的补充。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虽在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关键性问题还有待完善和解决。现阶段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总体上还是千家万户作坊式生产,主体是农户,生产单位是家庭,生产方式是手工,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管控。从全球食用菌市场需求形势分析,我们正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严峻挑战,而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道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黄伟:云南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篇文章来源于: 食用菌商务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菌菇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unguren.com/2830.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7-888890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317772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