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人 市场/供求 菇财有道 四论平菇工厂化

菇财有道 四论平菇工厂化

%title插图%num
上一篇分析了工厂化模式的平菇生产思路,这一篇针对菇农和基地如何生产平菇工厂化模式做个分析。
严格的说菇农和基地走工厂化不太现实,毕竟工厂化模式的是真金白银红票子堆积起来的,对于很多菇农和基地来说有建造工厂的钱,一般很难去下决心再花出去。估计选择退出行业是大多数的想法。
所以这里说的是菇农和基地如何做工厂化模式的理念,学习他们的根本东西——思路和理念,也就是如何做稳定,如何安全生产。
菇农二字没有贬低的意思,是说生产量小,自己在家做,一年弄个几万到几十万斤料,在大棚里随季节做出菇管理,一般的设备和设施都比较简陋;不能稳定控制温度,只是随天气变化做简单调整的模式。
这种方式在以前种植者少,市场平菇量小的情况下,价格还是不错的。一家辛辛苦苦的付出虽然累,但一年下来生活过的还算不错。
大家也知道随着市场食用菌总量的逐步增多,平菇价格也成过山车了,极不稳定,也更低了,再加上物价逐年上涨,消费逐步加大,像以前一样付出但收益却不如以往,辛辛苦苦的一年,全家忙的累的够呛,还不如人家到外打工赚钱多。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从新思考以后如何做,做多大的问题。
一句话;菇农和基地要想做的好,改变理念少不了,反思自己,技术升级是必须的。
菇农和基地做不了工厂化模式,但菇农和基地应了解工厂化模式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地做强做好(不一定是做大),在众多种植户中做到与众不同,才能被市场和客户认可,先人一步才会有钱赚。
如何做(菇农和基地模式的平菇生产)

1:改变种菇方式
人有个习惯:先入为主。第一次接触的往往是影响最深的,不管对与错。所以第一次种菇接触的引路人以及引路人的技术模式,思维模式,直接决定了以后种菇人的诸多理念。
如果第一次接触的东西是不完善的或者不太合理的,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很难改变自己的种菇模式。
我见过全国各地很多种种植方式,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很是合理,有的就不敢恭维。从个人体会来看至少落后5-10年,但是种菇人自己本身是不知道的。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这样做的,周围人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对与错,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主要体现在:
配方模式、原材料预处理方式、灭菌方式、接种方式、发菌形式和管理,出菇大棚设施。
(这里面牵扯技术模式很多,会专门针对全国各地常见的各种模式写个详细的技术总结和利弊分析,在以后的时间段发表)

2:改变接种方式
自己一种接种方式用习惯了,不管是否有更好快速省力模式,很多人都不会改动,也不知道如何改动,只是年复一年的做着。
接种方式一般的也分三种,但差异很大,快慢不一。
1*:生料、发酵料的块状层播法
2*:发酵熟料、熟料的两头接种法
3*:发酵半熟料、熟料的打孔枝条接法打孔菇体接法和打孔液体接法。
从接种速度来看后者的效率是远远大于前者的。很多人不敢用,是因为不会用,不知道如何做好枝条菌种和液体菌种,不知道如何做好接种环节和培养料的处理环节,怕污染坏袋子。

3:找准种菇时间节点
一年之中,不同的时间段价格差异很大,也有相同的规律。种菇人这方面都是知道的。对于个人来说,种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劳累种菇。一批次下来需要几个月,只要种好两批次就可以了。但各地价格差异很大,有的地方在夏季和春节价格很不错,但有的地方恰恰相反。具体的只有自己去详细安排了。

4:改变销售理念
一提营销,很多人就说,只要能卖出去就行,管它啥营不营销的。
营销,字面来说,是经营为先销售在后,只有懂得经营才会有后续的销售渠道。
虽然把菇批发出去也是营销的一种,但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一种。
毕竟这受制于人,受制于市场菇量的多与少。对于个人长期经营不算合理。
以往的模式都是靠熟人批发或者直接到市场批发,这在以往是可以的,但不适合以后。这属于种菇人(一点)对应多位批发人(多点多人),然后他们再分销,以后必然会出现多点多人对应一人的网上或者平台销售。(所需者订单预订,供应者统一安排定点销售)比如:微信圈子群体,群里预付款(多人多点),然后群主(种菇者或者供有者,一点)统一安排发货。类似于现在的网购模式,但范围局限于同城同区。

5:做好市场分析和自我生产定位
市场一直在变,消费群体也一直在变,所以种菇人也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足才能种“好”菇。
这个市场分析包括全国各地大的动向预知和观察,也包括本地市场的动态变化,找出竞争相对较小或者利润较高的品种或者时间段。然后去咨询、分析,决定出自己需要发展的品种,做1+3模式,一个为主三个为辅,不断的去修正自己的不足,适应市场消费者的所需或者引领适当的消费群体做自己的粉丝客户群体。
菇农和基地不同于大公司,不需要一个品种一头做到終,而在于灵活的调整,使自己的菇和产品适应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也就是说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要有市场观察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不被淘汰,做到利润最大化。
这当然需要技术和悟性,关键在于人。
至于行不行,中不中,你不要问别人,而是需要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改变自己。
做好提前布局。技术不足就去学,哪里不足就改进。(也可以直接咨询我们,我们会给你合理的建议和市场前景分析以及技术细节讲解)。

6:尝试个人升级,从而带动技术方面的整体升级
人不改变,所有的一切都很难改变。

①:认知改变
人懒会长肉,心不学会落后。
社会在发展,构成社会消费的人群和消费模式也会改变,现在的社会不但在变,并且是飞速在改变。从以往的面对面直接购买消费,到现在的圈子互联共鸣信任消费,不管从选购方式还是消费模式,都在变。
你还傻傻的固守自已不合时宜的理念能行吗?人家都在圈子里付款选购了,你还在大街吆喝能行吗?人家在朋友圈和客户粉丝群里做介绍宣传自己和菌物产品了,也先收到定金去定量生产了,你还在央求二道贩子多批你一点蘑菇能行吗?
你不改变,变化的社会,会让你遍体鳞伤,变的满脸无奈失望。

②:学习力提升
随着市场的扩大,消费群体的口味和选购习惯改变,也从侧面促进了食用菌品种的多样性改变。同时对产品的适口性、新鲜度、绿色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倒逼种菇人不得不做新的改变。这个改变不单是产品的,也包括生产产品的技术、机械;保证品质和口感不变的的包装、保鲜、运输等的全面升级改变。
我们一般人认为的是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变,因为这能直接省工省力;能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其实不然,应该是更全面的改变。这个改变严格说是“人的理念”改变,也就是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完善,去学习别人更好的技术模式、场地设计建设、优良管理系统
以及更广度、深度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从社会中其他行业里学习更好更全的知识点和新理念。
这就是人的改变和学习力的提升问题。
有人说:种个菇真不容易,啥都要学。
是的,种菇不容易,哪个行业做好都不容易,都要不断学很多东西,都要提升自己。唯有这样,不管自己是种菇的还是以后做其他的,才能立于不败,才能做好行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菌菇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unguren.com/2706.html

菇财有道 三论平菇工厂化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7-888890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317772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