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菇财有道 作者:张占伟 张招贤
上一篇简单的说了一下平菇工厂化的相关问题《一论平菇工厂化》
但还有很多点、位、面没有谈到,受朋友邀请也就再次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仅做参考。欢迎看到的老师、同行们能关注公众号,多多沟通交流,一起为菌业发展而尽力。
平菇属于大众化的品种,一年四季都有生产的,市场上一直没有断过货,因它不同于其他工厂化模式的品种,不需要非得在温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的好,生产者也都是全国各地的菇农为主,不管其规模大小,都在一直连续不断的生产。
这里可以看到:
1:平菇工厂化模式的只是改进菇农大棚出菇的弊端所在,不是啥新东西。
2:是做其它工厂化模式的公司利用现有条件下;根据市场所需和菇价价格高低的情况下,做批量计划性生产,属于短期行为。
3:平菇目前没有独立的工厂化模式。只是利用原有模式做改动性生产,还局限于以往厂建规划模式。(不太适合平菇的出菇管理)
可以说在平菇工厂化模式上生产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全年生产是否盈利,盈利点在哪里?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平菇工厂化模式能否行,是否能持久。其实换个角度看就是能否盈利的问题。至于能耗,品质,产量高低,成本大小都和最后的盈利挂钩。所以先不讨论能否生产出平菇和能否持续生产平菇(这不算问题),先弄明白平菇工厂化模式的盈利点在哪里,如何把成本降下去,把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升上来才是根本。
这就引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如何做,做多大,卖给谁,谁买单”。
一:如何做
我们知道“开工容易收工难”,半途而废是不行的。
关于平菇大家都知道,它因为具有高抗杂性,强适应性,相对容易种植,被广大群众大力种植,为当初的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目前很多菇农养家糊口的首选品种。
如果工厂化生产的平菇大量上市必然会和菇农的平菇发生重叠和冲突,一起对市场造成影响。
这里就牵扯菇农的利益,甚至是生存的权利,菇农为了生活,必然会降价处理。市场每日消耗量就那么大,在没有增大客户群体的情况下,工厂化生产冒然入场,确实会遇到狙击。在公司的盈利和菇农的生存权PK中,我真的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只能做分析。
做分析需要了解PK双方的优、劣所在,以及PK的目的所在、所做为何。
下面看看简单的分析:
工厂化模式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关于资源,不单是生产资源,还包括那些隐形的对生产能起影响作用的部分,比如人脉资源、社会资源、可调度的财物资源、政策扶持资源。这些方面工厂化模式的是大于小户菇农的。
毕竟起点不同,对应的点线面就会不同。
2:设备优势
设备优势不用多说啥,工厂化模式的是远远好过小户菇农的。
3:管理优势
真正的企业里都会有相应的管理套路和系统。如果单单从量级来看,菇农还是弱了很多,但真正实际运作中就不好说了。只能说工厂化模式有量级优势所在。
4:出菇优势
单单从菇型和色泽来看,工厂化模式的大于小户。但工厂化模式的不适合做大朵型出菇,会有其他方面的限制。
5:销售优势
公司一般都有对应的销售渠道,这个渠道也许和小户菇农的类似或者相同,但公司的销售渠道会有更宽广的辐射范围,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地方的批发市场或者本地域销售。
6:品牌优势
公司运作工厂化模式的平菇,都是在原有的影响力下做计划性、阶段性短期生产,不会做常年运作。这也决定了,一般不会从新注册个商标,都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和关联市场做并进捆绑销售或者搭配销售。
7:生产力的优势
工厂化模式的生产一般是计划性,生产。如果全年持续生产这个声场量级不是小户菇农可比的。一般的日产量都是在1-5万包,甚至更大,换话句话说:一天或者几天的生产量就是小户菇农的一年的生产量。(几万或者几十万斤料)
8:决策层优势
这个决策层属于公司的核心部分,一般的具备更高更宽广思维角度的收集信息能力(但也存在很多做的不好的固化的公司),他们因为见多识广,应该要高于小户菇农,但是也不一定。(学习力和灵敏度以及专注度决定了眼界和格局不是公司本身决定了格局,这由人的格局决定结果)
菇农的优势:
1:生产成本的优势(家庭模式,自我工钱不记)
2:生产量优势(量小,成本低)
3:季节性生产优势(可以在合适的季节内选择制包)
4:决策灵活优势(不需要考虑过多)
5:设备设施折旧优势(折旧率相对低)
这只是简单的对比,要明白菇农有的气候优势和地域性优势,大公司也是存在的。
菇农不计成本的生产优势属于无奈的割肉保命,实属无奈之举。但不是长久之策,如果持续一个月还可以,持续久了,菇农也是不行的。
有人说公司更不行,他们大,亏钱亏的更多,他们更亏不起。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为啥呢?资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