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以地大物博闻名于世,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孕育出的美味珍馐不知凡几,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一部舌尖上的饮食秘籍在刀光筷影中轻易撰写,而食用菌便是这部文化典籍上浓墨重彩的一篇。
食用菌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以紧实的肉质和鲜滑的口感获得世人喜爱。食用菌在古代位列山珍,是稀有到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的珍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协同日益完善的流通体系,如今已经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据统计数据,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全国经营范围包含食用菌的企业仅有15家;经过四十年的迅猛发展,2019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3961.91万吨,总产值已超300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食用菌的企业多达15.6万家。小小的食用菌辗转山中、锅中、盘中、口中,日积月累间逐步深化成硕大的产业链,现如今凭借食用菌成功上市的就有五家企业,分别为雪榕生物,众兴菌业,万辰生物,华绿生物,如意情(豫园股份)。
雪榕生物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2004年涉足食用菌栽培领域,2016年5月4日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产品结构稳定,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和香菇为公司主打产品,其中金针菇日产能960吨,销售收入占比79.08%。雪榕生物以1200 吨的合计日产能,位居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之首。
众兴菌业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后来居上聚十年之力于2015年6月26日成功上市,比雪榕生物更早一年。占尽天时,上市后获24.2亿融资额,拓展地利,全国布局工厂,于甘肃、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吉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建工程投资额度连年递增。如此大刀阔斧谋发展,使得众兴菌业上市五年食用菌日产能增超三倍,金针菇日产能高达745吨,直逼雪榕生物的960吨。众兴菌业的另一主要产品双孢菇的日产能为240吨,该产能是由当初承诺募投的蟹味菇、白玉菇项目变更而来。2020年,众兴菌业又新试产了鹿茸菇。
万辰生物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2021年4月19日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凭借金针菇将市值做到38亿的后起之秀,依托福建漳州和江苏南京两大生产基地,金针菇日产能227吨,位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华绿生物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上市于2021年4月12日。华绿生物与雪榕生物渊源颇深,创始人曾任雪榕生物子公司总经理一职。华绿生物专注于金针菇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超9成营业收入来自金针菇。以有机生物技术提升产能,日产能超330吨。
如意情(豫园股份)
同前四家食用菌企业的上市不同,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另辟蹊径,采取另一种方式加入A股市场。豫园股份溢价4.5亿收购如意情,看中的便是食用菌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为自身餐饮业务进行可持续性加码。如今,如意情金针菇日产能超290吨。
上述五家公司都是引进日、韩、欧、美的成熟机械设备,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进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随着近年来上述公司扩产及各路资金新进入该行业,同样都引进的日、韩、欧、美设备,同样生产瓶栽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海鲜菇、鹿茸菇或覆土栽培双孢菇等有限几个品种,造成了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加速。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2020年06月发布的《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是食用菌行业调整最为深入的一年。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受技术瓶颈、竞争格局、市场价格、流通渠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持续减少,尤其是2019年主要工厂化品种出厂价格持续低迷,传统的一二级批发市场食用菌走货量下滑,大部分生产企业尚未建立完整的电商销售渠道,导致中小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压力增大,行业淘汰率进一步增大,优胜劣汰趋势明显。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度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约为400家,2018年度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约为498家,2019年较2018年同比减少98家,减少幅度为19.68%,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
通过分析上述五家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食用菌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产值占比中,金针菇均占据着主要地位,而作为中国传统三大菇的香菇、木耳、平菇却鲜有涉及。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广阔的消费群体,只是缺少“拿来主义”的工厂化技术、设备。
近年来,日、韩、欧、美在食用菌工厂化新技术领域裹足不前,从业人员逐渐老化,研发投入连年降低,香菇、平菇甚至以干品流通的黑木耳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要靠我们自己研发了。
一张宏伟蓝图渐渐展开,拨云见日,且看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