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全产业链条,促产业裂变发展。
按照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安龙调研提出“就瞄准食用菌,把全产业链好好研究”的要求,围绕打造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食用菌菌种、研发、培训、交易、文化“五个中心”的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贵州省安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作用,构建食用菌产业初加工、冷链仓储与包装物流、深加工、科技与服务“四大板块”。
同时,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不断补齐菌材林繁育、菌种研发生产、菌棒和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建成总面积1.34万平方米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中心:研发中心、菌种中心、培训中心、文创中心、交易中心),通过产业吸引,集聚食用菌有关企业20余家,聘请了41名国内知名专家为产业发展顾问,形成产业支撑人才链,全产业链闭合发展初步实现,并成功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转换认证企业4家,注册创建“苗岭仙”“景地脆香园”等知名商标。
二是强化利益联结,促产业提质增效。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利益联结,让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对接作用、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并探索形成“1210”“一包三保”等利益链接机制,全面保障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收益和份额。目前,食用菌产业共覆盖贫困户16083户71198人,已成为安龙县贫困群众参与度最高、脱贫效果最好、辐射面最广的脱贫支柱产业。
同时,将以香菇、木耳、竹荪、大球盖菇等林下菌品种为主,继续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预计今年完成食用菌种植3.6万亩(其中高标准大棚食用菌种植2.1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1.5万亩),产量达14万吨,较上年增加25%,产值可达15亿元。
三是聚焦宣推结合,促产业增长引擎。
围绕2020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树黔菌品牌·强扶贫产业”的主题,总结提炼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经验做法,组建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四大家领导班子共同参与的大会执委会,确保大会运转通畅。通过“打开山门”走出去引进来,让科学家、企业家、银行家“三大家”聚集安龙,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办成一个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在技术、市场、合作、交流、贸易等领域迈向更广阔的平台,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本次大会邀请省外企业21家,省内企业20家,签约项目涵盖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冷链物流、废弃菌棒回收利用等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共41个,签约资金66.9072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20个,签约资金43.03亿元。安龙县签约项目6个,签约资金15.6亿元。